前言
眼下正值春耕时节,各式“新科技”纷纷亮相。
机器人摘果
无人机播种
智能工厂育秧
......
硬核“新农人”们
活跃在广袤的田间地头
看看它们如何大显身手
无人机“旱播种” 10分钟种了7亩稻
眼下,全国各地的农田里正上演着一场“机器人大作战”。我们先来看看田间地头现在多了哪些新机器人?
昔日“高大上”的植保无人机,如今已悄然进入各地的田间地头,成为农户们的“好帮手”。
“在田地里来回穿梭”“10分钟就能播种近7亩地”......在广东阳春市的田间地头,一架无人机在田间来回穿梭,很快就把种子均匀播种在土地里。工作人员动动手指就能遥控满载稻种的无人机升空,沿着田地均匀撒种,仅用10分钟,就完成了近7亩地的播种任务。
“这是无人机旱播技术,将种子飞播入田,等种子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实现萌芽、出苗,再引水进田。”工作人员介绍说,去年他们也采用了无人机旱播播种,亩产375公斤干稻谷,相比传统插秧产量相差无几。但“飞播”一个人一天能播种近300亩水稻,每亩的人工成本约15元。
自动摘果机器人 24小时不休息
随着智能化设备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“新科技”亮相春耕,帮助农户更好地节约成本,提高产量。由南京农业大学团队研制的智能化装备,让草莓的采摘更智能便捷。它采用的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可自动识别和定位成熟的草莓,然后使用机械臂和夹爪等工具将其采摘下来,最后将采摘的草莓放置在收集箱中。
工作人员说:“草莓采摘机器人可以全天候作业,24小时不休息,缩短采摘周期的同时,也减少人工采摘时对草莓造成的损伤,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。”
所以说,你吃的草莓很可能不是“人”摘的哦。
秧苗坐“电梯” 智能化助力春耕育秧
今年的春耕生产中,育秧过程也升级了“新版本”。我们在重庆永川区智能育秧工厂生产车间内可以看到,20套崭新的循环运动式育苗床摆放整齐,春耕里的水稻秧苗坐上了“电梯”。
这个智能育秧工厂集稻种精选、浸种催芽、集中育秧为一体,可实现调温、调湿、补水等完全自动化、智能化,一次性可育苗3000多亩,最终完成水稻育秧的工业化、智能化生产。
工厂负责人说:“我们的育秧基地,现在可以控制它的温度、湿度还有采光。温度湿度控制好后,秧苗的病虫害就少很多了。”永川区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增建两个智能化育秧工厂。通过智能育秧工厂的建设,实现多批次机械化、规模化、市场化育苗,开辟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新路径。
不论是“无人机植保”又或是“自动摘果机器人”等“新农具”,都是我国农业机器人不断发展的缩影。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智能化、数字化、科技化水平稳步提升,必将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。
来源:网络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整合行业资源 力争行业好口碑
中海德不断开拓渠道,致力于提升自动化零件供应水
平。与知名厂商形成稳定友好合作关系,客户需要什
么配件,我们总能尽全力提供所需产品。
更快的速度 更完善的服务
供货速度快,让您的设备在短时间内高效运转
起来,减少损失。一流的技术商务团队,不仅
带来优质的产品,更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。
总机:0591-83489960
0591-83487060
0591-83488860
邮编:350100
地址:福州市闽候高新区乌龙江大道正荣财富中心3号楼八层